“觀看了《清川江大橋上的鐵鉤》紀錄片,才知道是先輩們用血與汗鑄造了今日繁華。我們作為后輩,更要砥礪前行,把前輩們腳踏實地、求真務實、敢闖敢拼、勇于奉獻的鐵道兵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7月14日,中鐵十一局橋梁(鐵恒實業)公司140余名2022屆新員工端坐在會議室,時而專注聆聽,時而鼓掌致敬。這是該公司“喜迎黨的二十大 紅色故事我來講”暨新員工第一課活動現場的一幕。
新員工入職培訓期間,該公司以企業文化為抓手,讓新員工在一堂專題課、一次新老對話、一期道德講堂中快速了解企業,尋找價值認同。
一堂專題課
在《文化鑄魂 奮斗出彩》課程中,主講人祁建光為新員工梳理了企業發展的3個歷史階段,介紹了“登高英雄”楊連第的光輝事跡,講述了拉林質檢女工班扎根雪域高原的巾幗故事,并對中國鐵建文化與品牌體系進行了系統解讀。
“讓我感觸頗深的是先進典型——質檢女工班。作為女性,我能夠理解她們的不易;作為新員工,我十分欽佩,她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在思考:若真有這樣的機會擺在面前,能否作出和她們一樣的選擇”,新員工趙世婕課后分享道。
此外,橋梁(鐵恒實業)公司還在培訓期間組織新員工參觀文化展示館、軌道分公司生產車間,讓他們在一幢幢建筑中、一幅幅圖片里感受歷史的變遷和傳承,在繁忙的生產線上感受企業發展跳動的脈搏。
一次新老對話
在“新員工第一課”活動中,徐建錫、張瑞昌兩位老鐵道兵端坐在講臺前,將鐵道兵故事娓娓道來。
老鐵道兵徐建錫講述了企業前身和創業轉型的艱辛歷程?;厥阻F道兵時期的艱辛路,七旬老人十分動容:“當時條件很艱苦,住的是蘆葦桿子和泥巴糊成的茅草屋,挖隧道全靠人工,現在好了,挖隧道有了盾構機!”
新員工聆聽老鐵道兵講故事齊聲鼓掌(劉清裕 攝)
“鐵道兵精神,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所以有了葉劍英元帥那句‘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的題詞。希望你們也能發揚鐵道兵特別能吃苦的精神,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話音未落,場內掌聲雷動。
老鐵道兵徐建錫講述企業發展故事(劉清裕 攝)
剛從項目書記崗位退休的張瑞昌,結合自己10余年的工作經驗,為新員工快速融入企業、努力適應新崗位提供了指導性建議,鼓勵新員工轉變思想、盡快融入,傳承企業精神,運用所學知識、扎根一線,將基層崗位作為鍛煉和學習的練兵場,努力提升個人能力,早日獨當一面,為企業發展接續奮斗。
老鐵道兵們故事講罷,新員工田海飛在培訓筆記中寫道:“我們作為‘鐵道兵精神’和‘登高文化’的傳承者,要秉持‘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不怕艱難、勇于攀登,以實際行動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一期道德講堂
在“喜迎二十大 紅色故事我來講”主題道德講堂活動中,新老員工齊聲高唱《鐵道兵志在四方》,大聲誦讀葉劍英元帥為鐵道兵親筆題詞,激昂的歌聲、誦讀聲久久回蕩。
看短片環節,全體新員工集體觀看了《信物百年》第十集《清川江大橋上的鐵鉤》,學習了鐵道兵鑄造“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挺起共和國鋼鐵脊梁的故事。
主題道德講堂活動中觀看《清川江大橋上的鐵鉤》短片(劉清裕 攝)
談感悟環節,新員工江先民激動地分享了自己的體會:“紀錄片看完,有種熱血充斥身體每一處毛孔的感覺,我很幸運能加入中鐵十一局這個大家庭,今后我們也應該堅守崗位,擔起責任,早日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人!”。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