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環境是吸引人才的“強磁場”。近日,中鐵十一局五公司2022屆新員工已陸續到新項目報道,開啟嶄新的職業生涯。為打造人才培養“新高地”,近年來,該公司打破固有思維模式,緊緊圍繞“人才強企、科技興企”目標,抓住發展“第一資源”,精益求精,匠心匯聚,構筑人才培養工作新格局。
精細管理增添“動力源”
7月中旬的一天,正值該公司汕汕鐵路二分部趙躍、肖華勇師徒既有線施工輪值小夜班。師傅趙躍一邊講解既有線施工流程和操作,一邊帶著徒弟肖華勇沿線走。每次輪班,趙躍都會給徒弟在現場講流程講經驗操作。正是在導師趙躍的技術傳導下,不到一年,肖華勇便成長為項目一線技術骨干。他開心地說:“非常感謝公司為我們搭建的多元化學習平臺,感謝師傅對我的傾心幫助,讓我成長得如此之快?!?/p>
像肖華勇一樣,在該公司快速成長的技術干部不計其數。為大力培養施工一線骨干力量,助力公司發展,該公司不斷創新培訓形式,本著“按需培訓”原則,針對新入職職工、一線技術人員、關鍵崗位人員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針對培訓內容的不同,不僅有員工常規的職業發展類、工作技能與業務水平提升、執業(職業)資格證書取證等常規培訓內容,還創新實施了雙導師培訓機制。
2022屆新員工入職培訓(龍泊辰 攝)
雙導師培訓指的是每位新員工分配兩位導師,即入職型導師和成長型導師,入職型導師主要是對針對新入職第一年的大學畢業生配備,從業務知識、職業規劃、工作技巧、職場素養等方面進行引導,讓新入職員工盡快適應工作環境、適應崗位、融入集體。成長型導師主要是對入職滿一年的優秀員工在其后續的職業發展中給予持續跟蹤培養,使其盡快成長為各單位部室負責人儲備人才。
精準滴灌打造“新引擎”
近日,在合璧津路面項目施工現場,項目黨支部書記王紅青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王紅青是近年來由安全管理序列轉崗到行政序列,并走到項目黨支部書記的干部。近兩年,該公司著重加強管理鏈條中關鍵崗位和緊缺人才的培養,像王紅青一樣由其他序列人才轉崗到行政序列的員工有15人。此外,該公司以戰略發展為導向,為人才培養打造了長遠計劃——通過實施六項人才計劃、打造五大人才管理體系,力爭用3年到5年實現“千人工程”目標。其中六項人才計劃主要是指青苗計劃、青銳計劃、飛鷹計劃、“火車頭”計劃、領航者計劃、“蒲公英”計劃。五大管理體系是指公司建立了引入體系、員工培訓體系、薪酬激勵體系、評價儲備體系、晉升淘汰體系。骨干人才“千人計劃”是指通過實施五項人才計劃、打造五大人才管理體系,力爭用年3到5年完成專業齊全、層次豐富、能支撐企業戰略發展的千人計劃目標。
舉辦骨干人員培訓(劉敏 攝)
精心呵護點燃“助推器”
發展之要,惟在得人。為了用心呵護人才,營造尊才愛才氛圍,該公司深入推進職工代表調研、集體合同平等協商等民主管理制度落實,開展“建言獻策”“提案征集”“職工代表質詢”,保障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持續開展“四季四送”關愛職工品牌工程,推進偏遠艱苦項目建家建線幫扶工作,改善項目員工的工作生活環境,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和歸屬感;以技能競賽為載體,常態化開展職工技能大賽、職工技術比武、崗位實操競賽、五小成果展等,為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并加大科技獎勵力度,提取科研經費,實行??顚S霉芾?,調動職工科技創新積極性,助推公司發展。
為員工過集體生日(柯渝 攝)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